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冰澄静夕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却在孔诞之盘上,摇摇欲坠。争执之声莫过于立孔诞为教师节,不由发问。

    我想问,一种思想和文化的传承真的是依靠一个节日的兴起而让世人经久铭记?亦或是在弘扬儒学旗帜下的弃暗投明日趋主流?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就连文化融合也不得不引起时代跟风?

    且不说孔子,就拿那个时代来说,诸侯争霸,硝烟四起。疆土和思想的统一愈演愈烈,谁都不能阻隔历史车轮的前行,大一统势在必行。而百家争鸣文化高峰期的到来更是催促着统治者的脚步。他们需要真理似地的借口来匡扶正义,他们更需要符合伦理道德的世俗观念麻痹人心。所以他们不得不为自己找代言立说的宣传者。而孔子思想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和弘扬,所以孔子思想也不由得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有着传统的落后与保守。在历史尘封中永远不让人遗忘他的礼序并存。

    从春秋奴隶制的破灭到战国封建制的兴起,孔子思想无疑起着或多或少的作用,但到西汉时期,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却使孔子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也使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思想尊儒拜孔成为主流。

    而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奇言问世,也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这鲜明区别于汉武帝所提倡儒学中的“天人感应”的学说相对立,这也说明无论处于什么年代,进步的思想总是会占有一席之地,进步的观念仍是时代的重要需求。

    谈及孔子的教育思想,的确为世人称道。无论说的他的有教无类还是他的立志永恒。都显现出他对教育的开明和文化的博兴,但应此却把孔子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我认为有失妥当。且不说中国文化的经久弥长,单单是那些特殊地域、历史时期的文化发展,就不能仅仅以孔子为代表。上有屈原的楚辞,下有元曲、清末小说等等。都是中国文化的符号,怎么能拿孔子就作为宣扬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并不否认孔子的思想,只是在尊师重道这方面不敢苟同。于国内,孔子被认为至圣先师,于国际,孔子代表师道。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师道见长,而又何为师道?

    自古就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似乎是为教师作了一个定义。然则教师不仅仅在于此,他,不仅仅是在教书育人,更是探索文化的先行者。

    所谓师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如果仅仅因为孔子思想而对教师行业的确立,未免有失公正。孔子只是一个人,他是有进步的教育观念,但决不能因为他个人思想的先进,就得出中国教师文化的起源,并把孔子思想和中国文化等同起来,中国的文化从小处说是历朝的积累和统治者教育思想的更新,大处说来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缔造的,怎能是一人之功?

    世间事有可为有不可为,有能为有不能为,倡导尊师是正确的,但偏离方向的尊师就有些舍本逐末了。因为你是在讴歌教师这个群体的奉献和博爱,并不是在夸大某个人的恢弘作为、某种文化的博大精深。而研究儒学经典,传播儒家思想是我们力所能及并该做的,可是如果把儒学和教育,孔子和教师等同起来,我是万万不能接受的,教育的兴盛和儒家思想的是否弘扬怎么也不是锁子和钥匙的关系,密不可分。

    儒学要兴,孔子要拜,但绝不能拿教师节作为纪念和弘扬孔子思想的传播媒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思想源远流长,是随着历史车轮过后,新生群体的产生而具有时代意义。而当下,随着端午节被韩国的注册,呼吁儒教,也无非是因为中国对传统文化的淡然和漠视,希望传统文化得以弘扬,而不湮没先人经典。但以此就取消已定多年的教师节,和遗忘先人思想有什么区别?难道因为是名人,就对一个节日的兴起具有历史渊源?那劳动节的诞生也应该以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开始,作为代表无产阶级的心声而成立。然则没有,却是以工人罢工为开端作为劳动节的起源。这说明群体力量的伟大和优越,教师亦如此,它是经历无数人群的探索和发展,才有了尊师重道的文明。教师不是一个人的光辉璀璨,更是一群人的艰苦奋斗。

    中国的教师节也许是不顺应国际大潮定孔子诞生日的趋势,可它有着独特的内涵和历史发展方向。什么样的节日都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变得弥足珍贵。

    1985年人大九次会议最终确立9月10号,为教师节,距现在已有26年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却深入人心。如果把孔子诞生日作为教师节并最终立案,是有了教师节起源文化的魅力和悠久历史的文化内涵,但也只是刚刚起步的节日,怎么能够深入人心?又怎么能让老一辈人扭转记忆?

    无论一个节日是怎么到来的,只要它在现实生活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就是为人称道的。因为,无论是时代还是人群都是不断前行的,没必要执着于过去不肯放手,相反的大脚阔步未来,才是顺应文化和时代的选择。感念记忆和文化有很多方式,真正的心到、行到,才是弘扬文化的真正传递者。

    在国际的文化的大潮中,我们不能选择随波逐流,而要独树一帜。文化是中国的,思想却是国际的,每个国家有不同的文化立足点,我们又何苦在随波逐流中去颠沛流离?

    中国文化和孔子思想的经久弥长的,绝不是以一个节日的是否诞生而立足,相反的,它更以简约脱俗的形态现于世人。尊师重道也绝不是局限于孔子的历史长河,而是那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